查看原文
其他

闪闪发光的CAUer,点赞!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09-29





夏日深时,桃果满园,同学少年,共聚筑梦。所为何事?致远方、种桃李、育新人。他们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烛光社向日葵爱心社的三支小队。

烛光社成立于2000年春,坚持“献点滴爱心,燃教育烛光,兴百年大计”的服务宗旨。成立至今已18次荣获“十佳社团”称号向日葵爱心社于1998年成立,以“奉献爱心,完善自我”为宗旨,主要承担了蓝信封、美丽中国、爱心衣物回收等志愿项目。两个社团都是中国农业大学极为优秀的公益类社团。暑假期间,烛光社组织的“逐光筑梦”小队前往湖南进行支教,与此同时,向日葵爱心社组建的“赴云拾光”和“向阳花开”两支小队也分别奔赴云南、广西两地开展支教志愿活动。快跟随我们的镜头和笔触,来看看他们此行的收获吧!


逐光筑梦 共护花开

7月13日到7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逐光筑梦实践队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阳乡唐背坪开展了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为清水中学的部分初一初二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自然科普、传统文化、阅读与写作、辩论课、学科素养和电影赏析等课程,受到该校学生、老师的极高评价和热烈反响。

第一次远赴他乡展开活动,尽管成员们面临许多挑战,但是随着困难被一个个克服,收获也浮出水面。

面对校方临时对课程安排提出的小班教学、激发兴趣的要求,支教小队不得不把原有的课表打乱重排,紧急学习排课表的软件、方法。在学生们的建议下,他们又增设了如农业生物科学、文言文鉴赏与学习等课程,最终为四个班级制作了内容丰富、形式有趣、时间合理的课表。

成员张鑫淼说,班上有一个小同学纪律意识较差,经常会打乱教学进度,但随着接触的深入,发现他的“过度表现”源于对身体缺陷的自卑。于是大家采用走入他内心的方式去交流、宽慰,发现了他的天真与责任心。他会给刚打过架的同学认真讲题,也会非常认真地准备结营仪式的节目,用一个晚上创造了老师们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小队成员们在拍摄宣传物料的过程中见证了同学们从拘谨地躲避镜头,到积极配合,甚至主动找到老师们分享生活日常的成长。在村中,语言不通也没能掩盖村民们质朴的热情。成员们发现,当地的同学虽有城市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细腻、勤劳、独立、坚韧,却面临着容貌焦虑、互联网成瘾、父母关爱缺失等问题。因此,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止于试卷上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心理上的指导。

献点滴爱心,燃教育烛光,兴百年大计。追逐光,然后成为光,这个夏天,队员们与清水中学的学生“双向奔赴”,为更多的少年搭建梦想的桥梁。相信在双方前行的道路上,这段经历都会给彼此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携手赴“云” 相伴“拾光”

7月18日,2023年乌龙镇暑期“快乐小屋”开班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碑棋社区举行。“快乐小屋”以“营养与食品安全”为主题,针对乌龙镇适龄中小学儿童开展为期12天的夏令营活动,从营养元素的介绍、营养搭配的引导以及人体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方面为小朋友们提供营养健康课程,期望对小朋友们的营养观念和营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支教分为教学、宣传、调研三个部分。在支教开始之前,向日葵爱心社的“赴云拾光”支教小队已提前和当地东川区的团委和乌龙镇团委建立联络,通过“快乐小屋”夏令营的形式,确保小队支教计划的顺利进行。

向日葵爱心社是中国农大唯一一个拥有手语队的社团,“赴云拾光”小队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将手势舞和手语歌的表演融入早操教学,带给小朋友们更加丰富的夏令营体验。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小队成员给小朋友们安排了太极拳基础教学体育课,帮助小朋友们提高身体素质。

支教的旅途中处处有感动。班级里一个男孩因父母早出晚归、缺少父母的照顾而略显孤僻。但支教小队深入家访发现,小男孩在生活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对知识真诚而热切的渴望和垂下眼睛低语时“我一定会把书读下去”的掷地有声的承诺让他们深深地震撼。

乌龙镇居民大多只会方言,面对语言的差异、沟通的障碍,小队成员及时解决,耐心沟通,寻求快乐小屋孩子们的帮助,成功克服挑战。

“赴云拾光”小队用热爱传递热爱,用真诚散播真诚,用生命影响生命。年轻的血液流进大山,在云南乌龙镇快乐小屋每一个孩子的心间,浇灌出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鼓励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永远充满希望,永远向阳花开。


播撒“文明”之种 传递爱乡之情

历经四五月份的成员选拔与培训,向日葵爱心社“向阳花开”小队于7月26日抵达广西小平乐村。本次支教志愿服务围绕“文明自知之旅”主题展开,具体划分为调研走访与教学授课两部分。过程中,成员们不仅给予了孩子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陪伴,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认知了解。

自社团2004年捐赠向日葵爱心小学以来,组织成员参加支教活动成为每年雷打不动的惯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厚植爱农情怀,本次支教活动立足于乡土文明、家乡文化的传播,致力于在孩子的心里播撒“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种子。同时,成员们也希望此次主题的创新可以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孩子学有所成后愿意回归家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新的历程在继续,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对于教学性较强的课程,小队成员反馈孩子们很难保持全神贯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往往达不到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成员们换用引导式授课,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提问、讲解,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配合助教老师随时巡视班级状况,维护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如何遏止网络梗对孩子们的荼毒也备受志愿者们的关注。商讨过后,大家决心加班加点备新课,向孩子们普及网络梗的不良导向及危害。在共同努力下,各班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小队以行动表明:支教之旅不仅是知识的浇灌,更是心灵的哺育。

在调研走访环节,成员们有幸采访到当地非遗文化继承人黄硕夫先生,他详细介绍了团扇的制作流程、原材料形式以及审美价值。

谈到此行的收获,每位成员都感触良多,提及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和孩子的互相治愈。近十天的陪伴,默契早已融入相处的点滴间,所有的疲惫似乎都能被纯真的笑颜消解。无论是团队间的帮扶,亦或是孩子们的支持鼓励,都让这段旅程意义非凡,让这个夏天熠熠生辉。

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这个夏天,支教小队因热爱相聚,共同奔赴助力教育、传递爱心的前沿。在传授教学知识、传播乡土文化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答案。


文字 | 董梦瑶 王若栋 夏童童
图片 | 受访社团提供
编辑 | 丁子函
责编 | 武慧媛 姜萍萍 勾琳萱 郑诗盈 吴笑含 杨澜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零”突破!

这个团队,火“上天”!

这身迷彩绿,蜕变!

新华社头条点赞!我国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